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直南地區有一個被譽為地下黨校、革命搖籃、直南革命策源地的“紅色七師”——“直隸省立第七師范學?!?,十多年里,七師為直南各地黨組織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干部,為直南地區早期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名七師創辦于1923年,1937年因日寇侵占大名而停辦。建校伊始,以謝臺臣校長為首的廣大進步師生,高舉五四運動愛國主義和科學、民主的旗幟,提出“以作為學”的教育方針,倡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1926年,中共豫陜區委委員馮品毅在校任教期間,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1927年春,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校長謝臺臣和教務主任晁哲甫、訓育主任王振華全部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來校任教,講授馬克思主義課程,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到1930年上半年,全校師生員工中,有100多人成為中共黨員、共青團員,連同“反帝大同盟”等黨的外圍組織,革命力量占全??側藬档娜种€多。這些學生黨員積極在周邊20多個縣的農村、學校宣傳革命,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革命的火種在直南大地上越燒越旺。
大名七師建校15年共招收了16個班,915名學生,其中有240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40多人為中國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有41人走上省部級領導崗位,100多人成為廳局級領導,5人成為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20多人成為著名專家、學者,為國家建設和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5月,晉冀魯豫邊區軍政領導人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宋任窮等親臨七師校址,瞻仰了謝臺臣先生紀念碑后,稱“謝臺臣是革命教育家,七師是一所革命的學?!?。如今在昔日的大名七師校址上已經建成大名七師革命紀念館,七師的革命影響和謝臺臣等同志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后人奮發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