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平度“糧食銀行”的啟示
早就知道膠東半島上的山東省平度市有個“糧食銀行”,夏收時節,記者目睹了這個“糧食銀行”的存取狀況,頗受教益。
糧食安全問題和農民增收問題,是中央和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平度的“糧食銀行”在這兩個問題上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這種有益的探索表明,糧價放開以后,政府仍然應該有所作為,而且也可以大有作為。
存糧,賣個好價錢
7月17日,平度市“糧食銀行”田莊鎮糧站代辦點,當日小麥收購價1.77元/公斤。由于急需用錢,加上糧價上漲,中柳坡村農民鄒成波果斷地把儲存在“糧食銀行”的7889公斤優質小麥兌換成了現金。鄒成波的這批小麥是27天前存到“糧食銀行”的,當初的入庫收購價格是1.70元/公斤。這一進一出,扣除每噸17元的庫存損耗,鄒成波存儲的小麥賺了418元。
“糧食銀行”是農民對創新收儲方式的糧庫的形象稱呼。自從去年10月份青島大度谷物有限公司在平度開辦起“糧食銀行”以來,發揮儲備庫規范化儲糧的優勢,使平度市農民豐收后的糧食有了集中、科學的存儲之地。目前,在大度谷物公司所屬22個鎮糧站均設立了“糧食銀行”代辦點,農戶可就近到糧站辦理糧食存取業務。
如果并不急需資金,又看好糧價上漲趨勢,存糧的農民完全可以放心地把糧食存進“糧食銀行”,等待價高時再出售。南村鎮亭蘭三村農民王正朋今年種了20多畝小麥,收獲后他除了留下足夠的口糧和種子外,將剩余的小麥全部存到了“糧食銀行”。
王正朋胸有成竹地說:“等糧價漲漲再賣不遲!”過去,農民習慣于靠陶缸、土倉等土辦法在家儲糧,很容易遭老鼠盜吃,被蟲蛀蝕,或因天氣潮濕而霉爛。據統計,我國農民傳統自儲糧中每家每戶的糧食損失在8%~10%。
實實在在的惠農措施
在“糧食銀行”,農民存糧自愿、取糧自由,“糧食銀行”對存糧戶的存糧數量保密。從當年新小麥收獲上市開始,農戶可一次性或分批次將小麥存入“糧食銀行”。存入時,經“糧食銀行”驗質、檢斤、計量入庫后開具“代存糧食入庫單”,注明品種、數量、質量指標、基準單價(即當日掛牌收購價),經存糧戶親筆簽名確認后,“糧食銀行”據此登記“存糧折”發給農戶。此后,農戶可根據市場糧價變動,擇機憑“存糧折”到存入小麥的糧站提取小麥或出售小麥,大度公司按當日掛牌收購價隨時為售糧戶辦理現金結算。
青島大度谷物有限公司是平度市唯一的一家國有控股糧食生產企業,隸屬于平度市糧食局,公司總經理楊文政兼平度市麥業協會會長和“糧食銀行行長”。他說,由于公司利用的是糧食部門現有倉儲設備,有專業技術人員負責保管,比起農民自家糧食儲存方式,可以避免糧食浪費。
“糧食銀行”代農戶儲存的糧食品種主要以小麥原糧為主,不搞品種兌換和以糧易物。農戶到“糧食銀行”存儲的小麥須達到國家中等質量標準,無蟲蝕、無霉變。低于國家中等質量標準或蟲蝕霉變的小麥,“糧食銀行”不予代存。
“糧食銀行”對農戶存入的小麥在入庫時按2%的損耗率一次扣除保管損耗數量,此后不論存儲多長時間不再扣減損耗數量。如果存糧戶將存入的小麥在當月直接出售給大度公司,可按1%的損耗率扣除保管損耗數量;超過一個月則按2%損耗率執行。
農戶存入“糧食銀行”的小麥不規定儲存時限,根 據需要可隨存隨取。
打通糧食上下游產業鏈
平度市素有膠東“金糧倉”之稱,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也是全國強筋小麥生產的優勢區域。今年,這個市的小麥種植面積146萬畝,總產約63萬噸,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凹Z食銀行”有了很好的“用武之地”。
“糧食銀行”嚴格執行“存糧在庫、糧權在農、規范管理、安全儲存”的原則,在平度市糧食局和相關部門的監管指導下,加強糧食儲保管理,規避損失風險。為保證農戶的存糧質量,大度公司對農戶存入“糧食銀行”的小麥及時更新庫存,確保農戶存儲的小麥不變質。
楊文政說:“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后,購銷價格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糧食價格波動大且不穩定,農民種糧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順其自然,往往會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平度市通過成立麥業協會打通了糧食上下游產業鏈,成為農民與市場的聯系紐帶?!蹦壳按蠖裙鞠略O的“糧食銀行”代存糧食1230噸,涉及農戶550戶,8月份將再增存300噸。
楊文政認為,減少損耗,就是增加糧食,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辦好“糧食銀行”,不但有效節約了糧食,還把糧食產出、供應、銷售、加工捆綁在一起,是新時期服務農民種糧的好路子。初步測算,農民將糧食存到“糧食銀行”比農民自己儲存50公斤可減少6%的損耗,按普通小麥市場價每公斤1.6元計算,每50公斤小麥可為農民減少損失4.80元。
市場經濟條件下,糧食企業的根本出路在產業化、規?;投嘣?。據記者調查,因為有了“糧食銀行”,平度除本地小麥收購價格遠高于國家最低保護價外,還拉動了膠東半島中部小麥收購價的上升,有效保護了當地農民種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