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把握好令行禁止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4年11月25日 點擊數: [添加收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政績觀,準確把握好令行禁止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

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好積極有為的正面清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就為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正面清單和努力方向。

第一,要堅持創新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而持久的動力。從歷史經驗看,沒有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就難以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也就不可能建成現代化國家。我國的創新要素正在大量集聚,創新條件顯著改善,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打造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量大面廣的優勢,大力培育有“獨門絕技”的創新型企業,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保障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和產業創新。堅持開放創新,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同時,要推動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有機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領域開辟一批面向未來的新賽道,形成一批帶動力和競爭力強、市場潛力大的未來產業。我國傳統產業量大面廣,是就業、收入和民生保障的主要來源,要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加以改造提升。

第二,要堅持協調發展,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既是差距所在,也是潛力和動力所在。一方面,要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另一方面,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認真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推動各地區根據各自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不斷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第三,要堅持綠色發展,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底色和未來優勢。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未來國際競爭的重要制高點,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全社會、全方位、全過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大力發展新能源,做好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強能源前沿技術研發應用。要鞏固和擴大我國在綠色產品和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優勢,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持續增強綠色低碳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第四,要堅持開放發展,推進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現代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要在加快建設和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同時,多維度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要暢通國際貿易循環,積極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做強做優跨境電商,穩住外貿基本盤。要暢通國際投資循環,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落實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舉措。要暢通國際能源資源循環,深化綠色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主要能源資源供應國的務實合作,強化再生資源國內國際循環利用。要暢通國際技術循環,拓展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進一步擴大專利、技術進出口,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要暢通國際人才循環,創造更好環境,積極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第五,要堅持共享發展,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鼓勵勤勞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推動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形成既不斷做大“蛋糕”、又持續分好“蛋糕”的良性循環。

高質量發展包含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所謂質的規定性,就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經濟的結構、質量、效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所謂量的規定性,就是使宏觀調控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保持適宜的經濟增長、充分的就業、穩定的物價、基本平衡的國際收支,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適宜的經濟增長,就是現有要素資源能夠支撐、實現充分就業、既不引發通脹又不引發通縮的經濟增長水平。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實現“質”與“量”相統一的高質量發展,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新篇章,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正確方向,把握好有所不為的負面清單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法,既有肯定,又有否定,通過否定達到更高水平的肯定。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實踐中,既要把握住應該做什么,又要把握住不能做什么,應當旗幟鮮明地反對什么。

第一,要堅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我國的基本國情是各地發展條件存在極大差異,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發展情況,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可以快一點,條件不具備的地方不能蠻干,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發展,不能為了短期目標而急功近利或搞一些“奇葩”政策,不能寅吃卯糧,不能破壞法治,不能違背各地的主體功能定位盲目追求速度。以生態功能為主的地區,最大的價值、最大的責任、最大的潛力都在生態,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增速。在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各地要充分考慮自身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技術產品迭代周期,找準自身產業定位,不能急躁冒進、盲目投資,不能一哄而上、搞低水平重復建設。

第二,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防止顧此失彼。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相輔相成、內在統一,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既不能為了發展而犧牲安全,也不能為了安全而放棄發展。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沒有高質量發展,就可能形成重大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金融風險等相互交織,不能為了經濟發展過度舉債搞建設。推動發展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靠犧牲生態環境來發展經濟,不能逾越生態安全的底線,不能為了一時一地的發展而危害經濟社會穩定和安全,避免發生重大的社會治安、安全事故等問題。推進改革也有負面清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進農村改革無論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第三,堅持全國一盤棋和開放發展,防止搞封閉割裂的自我小循環。要立足全國統一大市場來構建國內大循環,各地不能各自為政、畫地為牢,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地區封鎖,不能搞“內卷式”惡性競爭、互相“挖墻腳”,不能變相搞各種優惠的招商引資。要形成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支持向上競爭,反對逐底競爭。國際循環是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大國,開放發展有利于我們用好國際市場和資源,增強國際影響力和抗沖擊能力。有的西方國家推動同我國“脫鉤斷鏈”,我們不能靠封閉的國內單循環來應對,而是要擴大高水平開放,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和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作用。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要深化各領域開放,采取多種方式同世界各國保持多層次交流合作,把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有機結合起來,把國內國際雙循環做強做優做大。

第四,堅持發展實體經濟,防止脫實向虛。近年來,很多國家經歷了大幅通脹,而我國物價平穩,說明我們依靠實體經濟、發展制造業的戰略是正確的。金融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產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也要看到,我國金融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高于一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資金存在“空轉”現象。金融要回歸本源,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能熱衷于賺快錢,不能搞金融泛化,不能造成“產業空心化”,要在更好服務科技進步和實體經濟發展中實現金融自身的長期穩健發展。

第五,堅持求真務實,防止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要堅持實事求是、真抓實干,從實際出發謀劃高質量發展,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都要突出實的導向、做出實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能好高騖遠、大而化之,不能搞花拳繡腿、繁文縟節,不能搞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增強戰略定力,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能換一屆領導就兜底翻,更不能為了顯示所謂政績去另搞一套。主要領導干部要做到重要任務親自部署、關鍵環節親自把關、落實情況親自督查,不能只掛帥不出征。要勇于擔責、敢于創新,扎扎實實為民辦事、為民造福。

我們要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其中的立場觀點和科學方法論,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打印文章 ]
综合热の国产热の潮在线_jizz国产在线_国产AV巨作情欲放纵无码下载_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