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范縣
黨政領導干部掃黑除惡應知內容二
6、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政治意義是什么?
答:1、政治性:這是黨和人民交給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應自覺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去認識,去踐行。這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專項行動,而是事關興衰治亂的戰略之舉。2、全面性:“掃黑除惡”與“打黑除惡”雖一字之差,但就其深度、廣度、力度則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徹底性:要像“大掃除”一樣,掃出朗朗乾坤、清風正氣,露頭即打,打早打小,同時,通過“兩個結合”,達到標本兼治,邊掃邊治邊建,鏟除黑勢力滋生士壤。4、協同性:政法委牽頭,綜合治理,齊抓共管,整合資源,多措并舉,多部門聯動,形成強大合力。要堅決克服掃黑除惡是政法系統一家之事的想法。
7、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答:改革開放近四十年,隨著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刺激,境外敵對黑勢力滲透及社會管理能力的局限等因素,黑惡勢力的打擊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一些地方、行業領域滋生蔓廷,并呈現新動向。主要表現:1、向政治領域滲透。企圖操控或把持基層政權,撈取政治資本和政治光環,并挾持群眾與黨和政府對抗,制造群體性事件,從而損壞了黨的執政根基。2、向新領域、新行業擴張。披著公司、企業等經濟實體之外衣,非法吸儲、非法募集資金,用高利貸、惡意逃債、虛假訴訟,“套路貸”、“現金貸”、“校園貸”的手段和方式,謀求非法利益最大化。3、向隱蔽化轉型。以貌似合法化的組織形式,頭目“幕后化‘指揮’,用恐嚇、滋擾、非法侵宅、“協商”等“軟暴力”方式實施犯罪。
8、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答:1、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的一項重大決策和部署。其歷史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住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一切為了人民,讓人民安居樂業,有安全感、幸福感,必須掃黑除惡,必須充分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2、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不掃黑除惡,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人民群眾也不可能帶著滿滿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邁入小康社會,全面小康也成了一句空話。3、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才能改變被黑惡勢力污染的社會環境,才能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才能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才能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基礎。4、是鞏固黨的執政之基的必然要求。一些地方基礎政權存在的種種亂象,與黑惡勢力為非作歹不無關系,不開展掃黑除惡,這些亂象不可能根本性消失,黨的政治生態就不可能凈化,執政之基就不可能扎實牢固。
9、這次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誰提出來的?開展多長時可?是哪級安排部署的?
答: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期三年。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安排部署的。
10、中央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實施步驟
答:《通知》指出,2018年1月前,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規范性文件,為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2018年1月進行部署,正式啟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2018年,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在全社會形成對黑惡勢力人人喊打的濃厚氛圍。
2019年,對尚未攻克的重點案件、重點問題、重點地區集中攻堅,對已偵破的案件循線深挖、逐一見底,徹底鏟除黑惡勢力賴以滋生的土壤。
2020年,建立健全遏制黑惡勢力滋生蔓延的長效機制,取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壓倒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