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范縣名家

葉廷秀

來源:文體旅游局 作者:文體旅游局 發布時間:2007年08月21日 點擊數: [添加收藏]

葉廷秀,(生卒年不詳)字謙齋,號潤山明朝濮州(今范縣濮城鎮)人。明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歷任南樂、衡水、獲鹿三縣知縣,后升為順天府推官。歷知南樂、衡水、獲鹿三縣,累官兵部右侍郎。廷秀受業于劉宗周,造詣淵邃,宗周門人以廷秀為首。黃道周被誣下獄,廷秀與其萍水不交,冒死論救,獲重罪,處之恬然,人深服其修養。后因事為僧以終(一說被清使殺于東昌,年五十二歲)。著有《西曹秋思》、《詩譚》、《考驗啟蒙》、《素園遺書》流傳于世。?
葉廷秀為官清廉正直,人稱“葉青天”。他的許多故事在濮州一帶流傳。
(一)歪打正著
葉廷秀幼年家貧,與老母相依為命。他常到南樂討飯,曾在某大家產豪門被狗咬,發誓長大做官,非當南樂縣令不可。
皇王開選,瘦弱矮小的葉廷秀赴京應試??紙錾?,他三下五去二答完試卷。想到這次主考中有南樂人魏廣微,廷秀便用了個激將法,在卷上顯眼處寫道:“三年窮了兩年半,寧死不任南樂縣?!?br />其實,葉廷秀正想到南樂任職。一來當時有規定,考中進士放為知縣的不準在本省居官,葉廷秀家在濮州,離南樂僅只百里,又不一個省份,家有老母,不便遠行,南樂是最佳選擇;二來幼時經常在南樂討飯,曾被那里的狗咬過,主人罵他“天生要飯的命”,他要讓這家看看,要飯的也能當知縣。但是,他總怕不被放到南樂,憑自己的學識,倒不怕考不中進士。這幾年,正趕上南樂連年大旱,農業歉收,在南樂當知縣沒啥撈頭,其他官員也不愿意去南樂。葉廷秀利用這一背景,寫了兩句話,意為:南樂這地方三年遭災,沒什么油水,我寧可死,也不去南樂當官。心里卻說:老天保佑,讓我去南樂吧!
審批試卷,幾份都寫有這兩句話,再看詩文,才華橫溢,可以選中。魏廣微等人一商議;這個葉廷秀不想去南樂,嫌南樂太窮,非讓你去南樂不可。魏廣微也想:南樂老家,遭災三年,百姓困苦,你葉廷秀到南樂貪贓枉法,看我如何收拾你。遂點葉廷秀任南樂知縣。豈知,這真是歪打正著,正合了葉廷秀心愿。
(二)智審石磙
葉廷秀在南樂為官三年,判了不少纏手案,最叫好的是“審石磙”一案。
城西南有個村名青石磙,時為南樂地,以村中有大青石磙得名。山東布商夜宿石磙側,白布被盜,布商告到縣衙。葉廷秀差人將石磙抬到今審什村,廣而告之,定于某日審石磙,人們無不稱奇。到期,人山人海,圍觀葉知縣審石磙。葉廷秀故作認真之后,遂將眾人圍困,不準回家,誰想回必須以五尺白布來贖。一時四周各縣白布售空,每五尺贖回一人。葉廷秀暗令布商辨認,有無自家白布,他終于認出,遂追問從何處購得,順藤摸瓜,案情大白。
葉廷秀審石磙處今為審什村。清朝末年分為東西審什二村。村西南有青石磙,埋作地界,傳為“一石壓三縣”(南樂、清豐、大名)。
(三)立佛堂
在濮城東門附近有一座葉家祠堂,每逢年節,不僅葉家人上燈,張姓人家也去上燈。這里邊有個故事,跟葉廷秀有關。
葉廷秀幼年喪父,與母親過著不太富裕的日子。但靠著父親留下的一些產業,加上葉母勤勞節儉也能供得起葉廷秀上學念書。在學堂附近還有一姓張的人家。這家是父女二人過日子,家里很窮,靠父親賣力氣為生。父親出外時,只好把年紀不大的女兒留在家里,做些針線活。
葉廷秀念書很用功,特別愛寫,不斷到張家討些研墨的水。張家姑娘見廷秀勤奮用功又聰明好學,也樂意幫他。一來二去的兩人熟了,不知不覺地有了感情。后來兩人私定終身,海誓山盟,非對方不娶,非對方不嫁。
十年寒窗,葉廷秀已滿腹經倫,文才超人,連中秀才、文舉,名聲大振。一些名家富戶托人前來提親的不少,他一個個都回絕了。母親不知是啥原因,覺得奇怪,也不斷問他,廷秀本想等趕考后再說,因被母親催問不過,只好說出了與張家姑娘相愛之事。母親認為,放著這么多名

[ 打印文章 ]
综合热の国产热の潮在线_jizz国产在线_国产AV巨作情欲放纵无码下载_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