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實用技術

一邊倒果樹栽培技術引進推廣的可行性報告

來源:縣委辦 作者:何連鋒 發布時間:2007年08月09日 點擊數: [添加收藏]

本網訊 (通訊員 何連鋒)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日漸成為黨和國家關注的熱點,而要想做好這項工作,首先必須讓農民群眾富起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康。在眾多致富經里,說起種果樹,不失為農民發農致富的又一法寶。傳統果樹種植技術見效慢、產量低、管理難、品質差,而山東省壽光“桃王”劉成德發明的一邊倒果樹栽培技術,2001年申報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申報專利號:01127567·7,2001年世界博覽會上樹桿象大拇指粗,栽種12個月結桃10余斤,引起多家媒體報道,7個省引進栽種。2002年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榮獲金獎。
一、何謂果樹一邊倒技術
果樹一邊倒技術是以樹型為基礎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樹型為主干型,向西或向南拉倒呈45度角傾斜,所有側枝呈平面型生長,整個樹體呈魚刺狀,整齊劃一,至簡至易。
果樹一邊倒技術適用于一切干性果樹,包括桃、杏、李、蘋果、櫻桃、柿子、梨等。采用密植、矮化、早產種植方式,露地種植株距1.2,行距2.5,畝種220棵;大棚種植株距0.75,行距1.8,畝種500棵。一般傳統大棚種植果樹密度大,光照更加惡化,內膛極易光禿,產量低、品質差、管理難,而大棚果樹一邊倒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以上難題。
二、一邊倒技術的優勢
1
、結果快。果樹進入豐產期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充分利用陽光和土地,枝葉占不滿地是絕對不會大豐收的,其他紡錘型、多層型、開心型等技術需要48年才能豐收。一邊倒技術不需培養成大樹干,23年保證占滿地,34年必然大豐收,大棚桃更快,當年春天栽樹,次年春天即可豐收。
2
、產量高。一邊倒樹型枝葉全面均勻受光,上午葉子正受光,下午枝葉背面受光,單位面積受光率量高,光合作用合成養分多,積累高、果子大、產量高,豐產期一般為1萬斤以上,最高可達2萬斤。而其他技術內膛空,受光不良,營養制造少,消耗多(葉子見光制造養分,不見光消耗養分),產量低,一般為3000斤左右。
3
、品質好。一邊倒技術根本原理是充分利用陽光和土地,光合作用制造營養多,果子個個見光,所以果子大、端正,且色澤美、糖度高、品質好。而其他技術都有遮光現象,果子得不到足夠的光照,有的幾乎見不到光,果實色澤差、口感差、品質差。
4
、易管理。一邊倒樹型樹體矮、不必爬樹,樹下空間很大,人不但能在樹下直立行走,而且可以使用小型拖拉機等機械化生產,因此授粉、疏果、套袋、施肥、修剪、打藥、采果等極為方便,而其他傳統技術果樹高大,須爬到樹上,樹下空間很小、人不能從樹下直立行走,更不能機械化作業,管理費工費時。
大棚果樹與大棚蔬菜相比又具有很大優點:1、投入少,平時投資少,每年約為12001500元,是大棚菜的1/31/8;2、用工少,是大棚菜的1/101/20,冬暖棚拉草苫3個月(拱棚也可不拉草苫),施肥3次,澆水57次,打藥45次,整枝23天,授粉1030個小時;3、產量高,畝產500010000斤,桃、杏、李、棗栽后1215個月豐收,櫻桃、蘋果、梨、石榴栽后2432個月豐收;4、市場好,目前一邊倒技術剛剛興起,很多地方連聽說都沒有,就在我省種植面積也不多,豫北除南樂,其他均無此技術。所以物以稀為貴,供遠小求,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根本不用擔心滯銷問題,若形成規模種植,外商上門收購,買果更容易了。目前南樂西邵鄉種植面積在200多畝,今年4月上中旬成熟,外商上門爭搶收購,每斤售價6元?,F在當地又發展100多畝,農民都想趁早掙大錢。
三、果樹一邊倒種植技術簡述
一邊倒大棚栽培技術采用藥物處理樹體,高科技管理,掠奪性生產的方法,在春節前后(14月份)蔬菜大棚內栽植果樹成品苗,以南北株距0.75,東西行距1.8,畝栽500棵的模式高密度栽植,果樹成活后大肥大水促使快速生長,5月份蔬菜全部收獲,6月中旬樹高2.2時留垂直干50厘米,其余1.7向西拉成一邊倒80度角,7月中旬藥物處理促花分化,秋季花芽不修剪,果樹落葉后35天扣棚升溫,春節前后開花人工授粉。以此方法,可獲得很高產量。
四、效益分析
1
、大棚桃:1畝為標準建冬暖棚,所用材料水泥桿、鐵絲、塑料布、草苫、卷簾機等2萬,購苗5003500元,肥料1000元,地租800元,打藥200元,人工開支2000元,合計投資27500元。大棚桃11月份建棚栽樹,生長15個月畝產桃子7000斤,4月份上市一般批發價在58元,另外第一年棚內可種西瓜,畝產7000斤,可買4000元。
收益:
1)第一年,每斤6元,畝產7000斤售價為42000,除去投資27500凈剩14500,再加上西瓜收入為18500元。
2)第二年,畝產10000斤,可以買60000元,除去正常開支4000元,凈獲利56000元。
2
、拱棚:1畝為標準建拱棚,所用材料水泥桿、鐵絲、塑料布、草苫、卷簾機等1萬,購苗5003500元,肥料1000元,地租800元,打藥200元,人工開支2000元,合計投資17500元,拱棚桃11月份建棚栽樹,生長16個月畝產桃子5000斤,5月份上市一般批發價在36元。
收益:
1)第一年,每斤售價4元,畝產7000斤可買28000元,除去投資27500500,再加上西瓜收入為4500元。
2)第二年,畝產10000斤,可以買40000元,除去正常開支4000元,凈獲利36000元。
3
、露地:苗木2201540元,肥料1000元,打藥200元,地租800元,人工支出1000元,共投入4400元,第一年畝產3000斤,第二年豐產畝產7000斤,67月份成熟上市,批發價為1.5左右。
收益:第一年收入4500元,除去開支,基本不剩錢;第二年,畝收入10500元,除去開支畝獲利7500元。
五、推廣價值
1
、大棚桃:投入高,回報高,第二年進入豐產期后,收入按5萬元/畝計算,全縣若推廣種植1000畝,共收入5000萬元。
2
、拱棚桃:投入稍低,回報稍低,第二年進入豐產期后,收入按3萬元/畝,全縣若推廣種植1000畝,共收入3000萬元。
3
、露地桃:投入少,回報偏低,第三年進入豐產期后,收入按7500/畝計算,全縣若推廣種植1000畝,共收入750萬元。
目前,果樹一邊倒技術處于剛起步階段,市場前景看好,如果盡早引種推廣,將會給我縣農業生產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縣的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將會走在豫北及至周邊地區的前列。
六、我國種植業的發展方向
作為農民,搞生產需要錢,撫養子女需要錢,子女上學需要錢,贍養老人需要錢,蓋房子需要錢,生病就醫需要錢,年輕人娶媳婦需錢,中國面臨著老齡化的社會問題仍然需要錢,這些錢從哪里來?種10備糧食能供得起一個大學嗎?不種糧食社會不穩,都種糧食農民不富。世界上每100人中就有21個中國人,而且中國農業人口又占70%以上,13億人口有9億農民,這個龐大的主流人群何以由溫飽到小康再到富裕?何時“三農”問題解決了,繁榮富強的現代化也就實現了。然而WTO給我們帶來了更加嚴峻的形勢,看一看發達國家的糧棉生產,就能感受到我們所承受的壓力。
第一,例如,美國可耕地面積遠遠多于我國,而其人口只有2億多,農業人口更少,只有200多萬,農業人均可耕地面積多達幾百畝。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人均可耕地面積更多。而我們9億農民比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農業人口總和還要多,人均可耕地面積不足2畝。
第二,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者擁有這么多的土地如何耕作管理?一是閑置輪作,即耕作幾年后,閑置一年。二是糧棉生產大機械化生產。而我們的糧棉生產還處于半機械化半人力的狀態,尚未擺脫小農經營方式。
第三,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資料成本低,例如:他們的農業生產者購得100斤尿素只需20元左右(折合人民幣),而我們的農民購得100斤尿素則需90元左右。其它化肥、農藥、農膜、水電同樣如此。
因為他們投入成本低,而且耕地面積廣闊,每個生產者的年獲量很大,所以許多發達國家糧食按0.3/斤出售,即使是微利,也能獲得較高收入。而我們的農民不用說按0.3/斤出售會虧本,縱然按目前的市價售糧,在肥活的土壤上按噸糧田折算,畝收入也不過1000元,這還沒有扣除勞動力投入。
農業生產中,主導種植業不外于糧、棉、果、菜四大類,而茶、桑、林、麻、花、藥、油、煙等都不可能成為主導種植業。從事主導種植業的農民占了主流,主流農民如何在主導種植業中找到致富的出路?加入WTO后,如果有朝一日國外質優價廉的糧棉涌入國門,那么我們的農民如何應對?這時就體現出了水果和蔬菜種植業的優勢來。
水果和蔬菜生產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大機械化生產派不上用場,基本上靠人力生產,這正是我們的優勢產業。在發達國家,每個勞動工日需支付300500元(折合人民幣),每畝水果全年用工2030個,那么每斤水果僅勞動力成本就在2元左右,這個價格對我國農民來說,就有很高利潤可賺,畝收入萬元以上,而對外國生產者來說,會造成嚴重虧損。糧食0.3/斤他們會盈利,水果2/斤他們會虧本,這就是世界各地區域間的差異。就當前而言,事實上,我們的水果價格只是美國的1/7、西歐的1/4,如果我們的水果價格能上升到美國1/4、西歐的1/2,那么我們的農民何愁不富?WTO是最公平的,誰幫我們打破這個久封的貿易壁壘?那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我們靠什么?第一,以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和產品的外向化;第二,以科技創新提高產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第三,以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高產業和企業的活動力。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中,水果產業將成為我們一體化的區域經濟。封鎖的世界開放了,地球將變成一個小村莊,中國將成為真正的“國林之母”。

[ 打印文章 ]
综合热の国产热の潮在线_jizz国产在线_国产AV巨作情欲放纵无码下载_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A